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情商影响
作为家长,我们都很希望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宝宝,因为高情商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生活的更顺畅,那么我们如何教育出一个高情商的宝宝,
家庭教育环境在教育宝宝情商中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今天由沙沙老师来跟大家讲一下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情商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情商影响
每一个小家庭都是社会的缩影,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小环境。家庭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孩子的成长绝对不可能离开家庭,家庭对孩子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来实现的。
不同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不同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方向,进而给孩子带来不同的人生影响。
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认知能力,情绪反应等各个方面。家庭作为一个细胞社会单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沙沙老师在通过分析不同家庭环境条件下孩子的成长情况,研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具体影响,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长远优质发展。
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性格方式。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作为“制造人类性格工厂”的家庭,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角度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多。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基本上70%以上的时间都会在家庭环境的陪伴下度过。
而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家庭的影响其至超过社会。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我们父母及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环境影响是复杂的,变化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一些特定的角度去探讨,特别是学龄前儿童,
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很少靠语言去交流,但是发育却是整个人生中变化最大的,所以,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影响深渊远。
那么接下来,就由沙沙老师跟大家聊一下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活动。
家庭情商教育的活动
要了解情商教育活动,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儿童的情商:
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儿童情感、社会技能和意志品质等综合特征。
那么儿童情感、社会技能、意志品质都有哪些关键要素或标准要求呢?
○儿童的情感:
儿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
○社会技能:
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
○意志品质
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阶段宝宝的情绪不同特点:
1. 0~1岁的宝宝情绪特点:
宝宝出生后的一年,是他人生最开始阶段,在此阶段父母应经常与宝宝一起做各种游戏,教宝宝说一些简单的话,以及尽量在满足宝宝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后,还要满足宝宝急于探索世界的要求。
因为只有当他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爱抚和热情的关怀时,孩子才会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他个性的健康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2. 2岁的宝宝情绪特点:
2岁的宝宝开始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宝宝开始分辨“你的”和“我的”了,已经开始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并拒绝和不喜欢的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他的情绪也大多是冲动性的,容易兴奋,感情起伏会比较大,“愤怒”而高昂的情绪会比较多。
总的来说,这个年龄的宝宝处于把他刚学会的情绪加以强化、固定的阶段,他会把情绪分得会比以往更加细一些,有开心的事情时会大笑,特别是看见了妈妈会有非常开心的情绪。
父母应帮助宝宝把良好的情绪加以强化和固定,鼓励孩子良好情绪的发展,但对于宝宝的不良情绪则要加以及时有效疏导。
3. 3岁的宝宝情绪特点
3岁孩子的情绪与2岁的宝宝相比则稳定多了。不太大哭大闹,因为他已经学会用哭以外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要求。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仍然动不动就发脾气的话,爸爸妈妈就应该自我检讨一下了。是不是孩子的教育方向出了一些问题。
在情绪的表现方式上,3岁的孩子会采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喜好。例如,宝宝尖声大叫,说明他很不高兴,而有打人举动,则是心情已经很不开心了。
此时孩子的感情非常丰富而且敏锐。看见爸爸妈妈吵架,他们会在一旁哭,见母亲情绪不好,也会安慰妈妈说“妈妈,开心。”
宝宝开始懂得合作的意义,爱讨人喜欢,独立性增加,容易产生嫉妒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着重孩子的引导教育。此外,这个阶段的宝宝也有了对“美”和“幽默”的感受力。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感受各种情绪的机会,还要善于引导孩子丰富且敏锐的情感。引导孩子的情绪向好的方向健康发展。
4. 4~5岁的宝宝情绪特点
4岁的孩子非常好动,最喜欢同别人挑战。因为对事实与虚构还分不清,所以这个时期的宝宝并不知道说谎是错误的。出于好玩,他还可能学会了骂人。这时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耐心。
总的来说,4.5岁的孩子情绪稳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因为与人接触多了,人际关系较以前广泛,孩子有了社会性的发展
孩子的人际关系又分为:亲子关系、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
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爱,会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如果孩子害怕老师,可能会对以后的上学产生情绪障碍;如果处理不好与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么孩子可能养成孤僻的性格。
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都或多或少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所以,父母不但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
那么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对各个学前年龄段儿童的特征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那么我们家长能在哪些方面去着手干预孩子的成长呢?
培养情商和智商俱佳孩子的关键因素,就是家长的时间(每天至少20分钟和孩子呆在一起)
这就是所谓的高质量陪伴,高质量的家庭陪伴可以做哪些事呢?
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交流活动 游戏活动 说笑活动 同伴活动 体育活动
核心就是在每天20分钟的高质量家庭沟通活动中,用心用爱用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去陪伴孩子的成长,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长大以后都是能理解他人,容纳自己情绪的成年人。